Post By:2014/1/14 21:07:49
2013年全市为民要办10件实事完成情况
(一)改善城乡居民出行条件。年内共投资3.8亿元,实施12条(段)道路整修工程和30条(段)道路亮化工程,为市民出行创造了良好环境。一是华山三路南通、烟青一级路和威即路拓宽改造3条主干道路建设工程已全面开工。其中,华山三路(蓝鳌路至长江二路)南通工程目前已完成路基施工;烟青一级路(蓝鳌路至威青高速公路)拓宽改造工程路基、小桥涵施工已全部结束,汽车产业新城段约1公里路面工程已完工通车;威即路(烟青一级路至青荣城际铁路)拓宽改造工程目前正在进行路基施工。二是鹤山路大修(泰山一路至新兴路)、崂山一路大修(鹤山路至辽河一路)、振华街罩油(嵩山二路至新兴路)、长江一路东通(嵩山二路至辛家庄村西)、湘江三路西通(嵩山三路至华山一路)、嵩山二路南通(长江二路至长江三路)、营流路贯通(惠憬苑至青威路)、新汽车站西侧道路建设和刘龙路大修(三城路至七级湍湾)等9条(段)道路整修工程已全部竣工通车,进一步完善路网结构,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三是圆满完成珠江二路、天山一路等30条(段)道路路灯安装和改造工程,实现了中心城区主次干道亮化全覆盖,为市民夜间出行提供了便利和安全保障。
(二)改善城乡居民住房条件。保障性住房建设已完成年度任务,120套经济适用房已全部完工,490套限价商品房和100套公共租赁房目前3个楼座已主体封顶、5个楼座正在进行地上主体施工。旧住宅小区整治工程已全部完工,对经济开发区泉兴小区、通济街道供销棉麻小区等14处旧住宅小区道路、雨污水等进行综合整治,居民居住环境得到较大改善。旧住宅小区供热供气改造已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年内共改造环秀苑、康城小区、正信花园等旧住宅小区供热面积25万平方米,改造福苑新村、建兴小区、金华苑等旧住宅小区燃气用户3460户,解决了5200余户居民冬季取暖和生活用气问题。农村危房改造任务超额完成,共为农村五保户、低保户、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体修缮改造房屋886户,切实改善了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条件。
(三)优化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墨水河、龙泉河上游整治工程已按计划启动实施。墨水河上游整治工程已编制完成总体规划方案和河道清淤、截污、闸坝工程初步设计,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通济、环秀街道办事处和经济开发区已启动墨水河整治涉及拆迁工作,正在进行入户调查或补偿评估。龙泉河上游整治工程正在进行拆迁清表、河道清淤和岸线整治,拆迁清表已完成70%,土石方完成工程量的30%。同时,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投资9800余万元对150个经济薄弱村庄实施造林绿化、陈积垃圾清理和水环境整治等工程,切实改善了村容村貌;投资360余万元,在12处镇(街道、中心社区)的92个村庄(其余8个村庄属丰城中心社区,因丰城今年新建机械化垃圾分类处理厂实施垃圾集中处理,试点计划取消)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无害化处理试点,为农户配备“三桶、四筐”等垃圾分类设施,在村庄就地进行垃圾无害化处理,进一步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
(四)优化教育教学环境。投资4600余万元,实施157处农村中小学取暖改造(年初确定167处,因10处学校需拆除重建或撤并取消改造计划)和156处农村中小学改厕治污工程,全面完成了全市农村中小学取暖改厕任务,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投资1084万元,对23处镇(街道、中心社区)105处学校的教师伙房、宿舍进行改造,为农村教师提供了良好的食宿条件;组织开展两次学校周边环境集中整治月活动,并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突出抓好学校周边交通秩序、文化娱乐、环境卫生等综合整治,营造了安全、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
(五)优化城乡居民休闲健身环境。年内共投资3.74亿元,着力抓好“四园一中心”(龙泉湖公园、盟旺山公园、汽车公园、马山地质公园和市体育中心)和镇村休闲健身广场建设,为市民休闲娱乐、运动健身创造了良好环境。一是龙泉湖公园、盟旺山公园、汽车公园全面开工建设。龙泉湖公园已完成土石方、木栈道、建筑小品主体结构及硬质驳岸基础施工,正在进行综合管线、园路铺装和绿化施工,完成总工程量的70%;盟旺山公园已完成土方整形、园路和入口广场的基础开挖,正在进行木栈道结构和绿化施工,完成总工程量的40%;汽车公园正在进行场地平整和土石方换填施工,完成土石方工程量的30%。二是马山地质公园整治工程已启动实施,目前已完成规划方案设计,正在进行土地流转、违章建筑拆除和公园围墙建设,已建成围墙3000余米。三是市体育中心建设工程推进顺利,已完成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首层结构施工,正在进行二层结构施工,完成总工程量的25%。四是镇村休闲健身场所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年内共建成10处镇级全民健身广场、228处村庄文化休闲健身广场、改造开放17处学校公共体育设施,并组织培训了500多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积极组织引导村庄、社区群众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
(六)丰富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加快推进市民文化中心建设工程,目前已完成投资1.5亿元,工程主体结构已全部封顶,建成后将为市民提供一流的文化学习和交流场所。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为全市200处中心文化大院选聘200名专职文化管理员,实现文化大院专人管理、定时开放,并充分发挥基层文化管理员服务带动作用,组织带领周边村民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切实提高了基层文化设施利用率和公共文化活动群众参与率。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年内共组织开展送戏进村庄演出1000余场,举办欢乐广场周周演等大型文化活动和惠民演出400余场,为城乡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精神文化服务。
(七)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围绕改善市民购物环境,启动实施新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建设工程,目前已完成项目设计方案和地上附着物补偿评估;投资270万元对劳动集贸市场遮阳棚、雨污水等进行全面改造,切实改善了市场经营环境。围绕强化食品检验检测,投资1200余万元建成全省县级市一流水平的市食品综合检测中心,将全市涉及食品安全定量、定性检测全部纳入中心进行统一检测,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执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进一步加大食品检测力度,全年共完成食品安全定性、定量检测4200批次,进行食品安全速测22万批次,超额完成年度检测任务,实现了对大宗食品、重点品种、重点区域的检测全覆盖,为市民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八)提高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方面,进一步提高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贴标准,由每人每年240元提高到300元,并建立城镇居民大额医疗救助制度,对参保居民超过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以上部分的住院医疗费按70%比例给予补助,切实减轻了患病家庭的医疗费用负担。预计2013年全市城镇居民共结报医疗费8010人次,结报总金额2000万元;实施大病医疗救助225人次,发放救助金76万元。在农村医疗保险方面,将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240元提高到300元,并同步提高结报比例和最高结报金额,二级医院住院费用结报比例由65%提高到70%,村卫生室和一级医院门诊费用结报比例由35%提高到40%,最高结报金额由12万元提高到17.2万元。预计2013年全市参合农民共结报医疗费273万人次,结报总金额3.6亿元。在此基础上,为有效缓解白血病、尿毒症患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2013年我市专门制定出台了“血缘深(肾)情”行动实施方案,对家庭条件困难的白血病、尿毒症患者进行专项救助,截至12月底已为287名尿毒症患者发放补助金102万元,为48名白血病患者发放救助金61.3万元,使患者得到了持续有效的治疗。
(九)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人文关怀水平。一是将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补助标准由人均25元提高到35元,并结合居民健康需求,组织实施了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等1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居民健康意识及健康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二是免费实施孕产妇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年内共完成孕产妇产前筛查9200余人,新生儿代谢性疾病筛查8900余人、听力筛查9000余人,切实提高了出生人口素质和儿童健康水平。
(十)改善困难群众和残疾人生活条件。围绕改善城乡低保家庭生活条件,2013年我市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金发放标准,城市低保由每人每年5040元提高到5760元,农村低保由每人每年3000元提高到3420元;同时,为城乡低保家庭每户发放400元取暖补助,帮助1.49万户困难家庭解决了冬季取暖问题。围绕提高残疾人保障服务水平,投资56万元为160户贫困肢体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设施改造,安装太阳能洗浴、洗手盆等设施480套(个),有效改善了残疾人的居住生活环境;同时,建立重度残疾人就业生活补贴制度,为4189名重度残疾人发放就业生活补贴171.6万元,进一步提高了残疾人保障水平和生活质量。
笑看人生百态,体味世态炎凉
[img]/tp/2012/1122/1703191767.gif[/img]